家長多多進行“親子對話"讓孩子會“說話"
與孩子的對話應當從幼兒期開始,希望父母們能夠隨時激發自己孩子的個性與說話能力。
一般來說,愛說話的孩子因為好問而在想法上比較深入,也比較有自信、有個性。其實孩子們所說的話都有其原因及理由的,所以父母須去了解孩子說話的原因,通??煞譃橐韵?個原因:
有問題發生,需要大人的幫忙。
想把自己“所聽、所見、所聞"的感受用聲音去表達。
想感受與媽媽(親人)的交流聯系。
因此,傾聽是一種認同孩子的反應,能使孩子感受到充分自我表現的感覺而信心倍增。
大人的傾聽會使孩子產生哪些變化?
貼近孩子,近距離地聽孩子說話,對孩子來說會有各方面意想不到的學習能力出現。
孩子變得容易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。
產生自信。
孩子的表達變得明朗。
孩子的個性變得比較圓融。
因為自己的感受、說話獲得重視變得更有耐性、有安全感。
煩惱能盡快消除。
很早就能開始說比較長的句子和靈活運用不同的生詞,對將來的寫作和表達能力也有幫助。
親子對話學習刺激法
寶寶是從“眼觀六路、耳聽八方"來開始學習說話的。只要寶寶開始喃喃自語,發出簡單的聲音時,就是開始進行“親子對話"的好時機,按照寶寶的不同月齡有不同的刺激法。
0-12個月
與寶寶目光交流,隨時隨地與寶寶說話 寶寶出生后發出的一個聲音,便是“哭";等3、4個月大時,開始會發出“咿咿啊啊"等單音;到了8個月大后就開始喃喃自語,甚至發出一些單字。
1.注視寶寶的眼睛和寶寶說話
和孩子的一階段溝通方式就是“眼光交流",寶寶們通過看見媽媽的說話與表情來奠定對“說話方式"的認識。
2.與寶寶接觸的任何時候都要與寶寶說話
每一次的聲音交流都會讓寶寶的聽覺變敏銳,不管是換尿布、喂奶或洗澡時,都要隨時隨地保持與寶寶說話的習慣。
3.回應寶寶的牙牙自語
只要媽媽經?;貞?,寶寶也會開始學著表現自己的感覺,而且情緒也會更明顯易懂,在與寶寶應答時邊說邊撫摸寶寶,更能強化親子的交流。
4.從日常生活的聲音中學習
不需要太過安靜,生活中出現的吸塵器的聲音、水頭的流水聲、洗碗洗衣的聲音等,都可以讓寶寶感受接觸更廣,邊做家務邊和寶寶說話,也是一種良好的親子互動方式。
5.練習以身體律動來控制發聲
即使簡單地發出“咿啊"的聲音,寶寶也得用盡全身的力氣來發聲,可以訓練寶寶配合身體的律動發短音或長音,也可用拍手搖擺的方式讓寶寶了解發音的不同。
6.鼓勵寶寶表現自己
跟寶寶玩手帕游戲或鼓勵寶寶把兩手伸直說“抱抱",或找玩具等,讓寶寶表現自己,這對于日后勇于自我表達的說話能力有很大的幫助。
7.與媽媽“視線一致"的體驗
寶寶總是好奇媽媽在做什么、說什么,因此,不妨讓寶寶跟媽媽往同樣的方向去尋找目標,讓寶寶自己親眼、親耳確認媽媽口中說的與看到的是相同的事物,可培養寶寶的辨識聯想能力。
8.善用寶寶喜歡模仿的特性
寶寶通常喜歡模仿大人做動作,簡單的就是揮揮手說“再見"等,利用這種愛模仿的特性,趁機教寶寶各種配合手勢的單字,并反復的練習,這樣寶寶馬上就記住了。
版權所有?每一(上海)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: 免費熱線:400-666-2229 公司地址:上海市浦東新區老港鎮同發路123弄1-38號1幢5244室
備案號:滬ICP備16011962號-1